首页

王亮方: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发布日期:2014-04-08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中,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从战略高度认识和把握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湖南发展的绿色引擎。

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对于促进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一)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破解资源约束,建设“绿色湖南”的有效途径。我省资源禀赋先天不足,全省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和国家平均水平,能源利用效率总体偏低。单位GDP能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4%,水耗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左右。全省一次能源缺口达7501万吨标煤,对外依存度为53%。面对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全省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加剧的压力,只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转变发展方式,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过程中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末端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才能从根本上打破我省发展过程中资源能源的瓶颈。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内在要求。我省环境问题仍然比较严峻。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特别是含镉、砷、铅等重金属“三废”的工业废水超标排放,严重影响着城市饮用水源安全。空气质量较差,雾霾现象频繁,工业“三废”危害、农村面源污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等问题日益突出。据测算,全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7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12万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可将经济社会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小康湖南的必然选择。目前,产业结构依然偏重,工业仍以重化工业为主,十大优势产业有六大产业是高耗能、高排放产业。面对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压力,就要顺应国际国内发展潮流,以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力,以发展绿色低碳生态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突破口,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以生态绿色技术改造现代工业生产,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传统的“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不循环”的增长模式,转变为“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可循环”的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经济转型发展双赢。

二、我省循环经济发展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下,全省上下通过强化政策措施,积极开展试点示范,努力推进企业、园区、产业、社会四个层次的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

1、突出重点行业,积极推进企业循环发展。在资源能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量大的钢铁、化工、有色、煤炭、电力、建材、电器和汽车制造等行业,以泰格林纸集团、智成化工、株冶集团3家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为重点,大力推进企业内部循环发展。泰格林纸集团建设废纸脱墨浆生产线、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生物质发电供热系统、碱回收装置等,年利用20万吨废纸、12万吨制浆造纸过程中所产生的粉煤灰和20万吨树皮、芦苇渣、锯木屑和生物污泥等固体废弃物,对化学制浆黑液中的碱回收率达83%以上。智成化工采用中成碱法建设了国内首套烟气二氧化硫回收装置,每年可减少9130吨二氧化硫排放,节约硫资源4108吨,利用本地高硫含量劣质煤16.7万吨,实现了尾气、废水和废渣的资源化和再利用。株冶集团创建了“铅锌联合冶炼循环经济产业模式”,实现了铅、锌两大系统废水零排放、废渣零堆放和二氧化硫烟气全部制酸。通过节约降耗、开展综合利用、构筑产业链,企业污染物大幅削减,工艺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加强,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全省涌现出一批由试点到示范的循环型企业。

2、注重发展基础,着力打造循环型产业园区。一是着力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目前,两家园区内集聚了湖南万容科技有限公司等200多家回收网络健全、资源再生技术成熟的企业,废铜、铝、不锈钢、塑料、橡胶以及电子废弃物、稀贵金属等废旧物资年回收量达400万吨、年加工量达155万吨,实现年产值600多亿元,再生资源能源利用体系初步成型。二是着力推进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按“一体两翼”、资源互补、差异化发展的模式在长沙浏阳、宁乡探索开展再制造产业基地和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工程机械、汽车、机床和医药设备零部件等的再制造产业。长沙(浏阳·宁乡)再制造示范基地被列和国家再制造示范基地和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目前基地聚集了28家在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再制造骨干企业,11项再制造技术进入国家推荐目录,2013年再制造产业实现总产值近25亿元。园区内的再制造回收物流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表面处理中心、技术研发中心、产业创业孵化中心、热电联产等公共平台建设逐步推进。三是着力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衡阳松木经开区目前已经初步形成盐卤化工及精细化工产业集群,近30家企业以建滔化工的伴生副产品废氯气为原料生产氯化石蜡、ADC发泡剂、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等化工产品,建滔化工又以这些企业的副产品氯化氢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恒光化工每年通过公共蒸汽管廊向其他企业提供生产硫酸产生的45万吨余热蒸汽,金山水泥年消耗区内企业产生的电石渣、硫酸渣、氧化铝赤泥等废渣废料100万吨以上。岳阳绿色化工产业园已经形成涵盖上、中、下游产业链和循环回收利用的催化剂产业集群,拥有10家企业、20个项目、30余个品种,同时围绕碳三、碳四资源引进的环氧丙烷、醋酸酯、尾气加工、异丁烷脱氢等项目成片布局,碳三、碳四产业也成聚集之势。

3、注重湖南特色,着力发展现代循环农业。全省大力推进种植业废物和养殖业废弃物的资源化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现代循环农业。以常德、长沙、湘西等地区为重点,在1000个乡、村开展了循环农业试点,大力推广了稻草还田、稻鸭共生等一批农业循环生产技术,重点实施了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等10大生态农业工程,基本形成了丘陵区粮—猪—沼—果—渔,平湖区湿地—粮—牧—渔等不同类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县8个,省级重点示范基地75个,全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面积达到980多万亩。常德市被列入全国10个循环农业试点市之一。湖南金健米业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利用环洞庭湖优质稻米及副产物资源,构建了一条“草—牧—稻—粮油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的循环链条,年可减少畜禽排泄物30万吨、产生沼气300万立方米,年循环利用水稻、青草粗纤维、菜粕或豆粕等30万吨,综合利用节碎米资源2万吨、米糠资源10万吨,稻米资源产业化废弃物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湖南果秀食品有限公司公司利用玉米芯、木屑等农林废弃物生产杏鲍菇,年利用废弃物2万吨,年生产杏鲍菇1.3万吨。对柑桔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皮渣副产品加工成饲料,每年减少柑桔皮渣排放1.6万吨。

4、注重体系建设,着力推进社会层面循环。近年来,全省大力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加快建立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努力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衡阳市、长沙市、湘潭市先后被列入国家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娄底市被列入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建设示范基地。目前,长沙市政府加大对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工作,出台了餐厨垃圾管理办法,加大了对非法利用地沟油的打击力度,并建立了餐厨垃圾处理中心。共投放餐厨垃圾专用桶近万个,共有65台餐厨垃圾收集车,日收运处理量320吨,覆盖了长沙市2800余家大中型餐饮单位。通过对全市餐厨垃圾的治理,抑制了地沟油回流餐桌,推动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娄底市立足本地区重工业占比较高、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较大现实,努力探索建立“资源—产品—废弃物—综合利用”发展模式,积极延伸、拓宽产业链条,促进产业间的共生耦合,推进产业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前全市锡矿山闪星锑业、涟钢环保科技、泰基建材、巨星建材、高盛建材、三泰新材料等150多家企业从事资源综合利用生产,砷碱渣综合回收利用工艺、锑锌冶炼废渣技术等一系列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技术位于世界领先水平。2013年,娄底市产业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到78%以上。

(二)初步成效

一是产业特色逐步形成。再生资源产业发展迅速,被誉为“湖南模式”,再制造产业、农业循环经济等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初步形成了符合湖南省情、具有湖南特色、适合湖南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汨罗和永兴工业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全国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二是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省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产值近1200亿元,2009年以来,年均增长25%。产业发展呈现出集聚化、园区化发展趋势。三是技术支撑日益增强。部分稀贵金属综合回收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机床、机械及洗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电池资源化利用、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回收利用等一批技术和装备取得突破。

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扭转了我省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和污染排放大幅上升的势头,主要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但是我省循环经济发展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循环经济理念在全社会尚未完全普及,宣传教育有待进一步深入;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机制尚未健全,工作合力尚未形成,总体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比较匮乏,研发投入不足;发展循环经济的市场机制和市场体系尚不完善;扶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循环经济评价考核体系尚未建立,部分循环经济指标统计困难。

三、我省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湖南省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湘政发[2104]3号)明确,到“十二五”末主要资源产出率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5%,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达到1800亿元。到2020年,基本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资源综合利用体系、资源再生利用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健全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互动发展、协调推进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资源能源禀赋、区域地理条件以及生态环境状况,紧依托基地、园区、产业链、示范企业和支撑项目等五大载体建设,探索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发展模式,构建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服务业和循环型社会四大体系。

(一)构建循环型工业体系。重点是围绕有色、化工、建材、钢铁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清洁生产,促进源头减量;推动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和大宗产业固废循环利用,园区循环化改造,合理延伸产业链条,实现能源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

(二)构建循环型农业体系。在农业领域要节约资源、清洁生产、产业链接循环化、综合利用产业废物,形成农林牧渔多业共生的循环型农业体系,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推进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水产业之间的循环链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促进农产品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推动工农业复合。

(三)构建循环型服务业体系。以资源能源消耗较大的旅游业、通信服务业、零售批发、住宿餐饮、物流为重点,推进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过程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以及与其他产业耦合发展。

(四)推进社会层面循环经济发展。完善再生资源和垃圾分类回收体系,以废机电设备、废电线电缆、废家电、报废汽车、铅酸电池、废塑料、废橡胶、废纸、废旧金属等“城市矿产”资源的循环利用为重点,促进再生资源规模化利用。以工程机械、数码机床、汽车零部件、办公信息设备产品再制造为重点,建立再制造专业化服务体系,培育一批再制造示范企业。完善餐厨废弃物收运体系,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推行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行动。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引导树立绿色低碳循环消费理念、转变消费模式方面的作用。

四、当前推进全省循环经济的主要工作

(一)抓好示范试点。实施循环经济示范试点,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我们将狠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推进13个国家级和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建设,积极开展“双十双百”示范行动,即:实施循环经济十大示范工程、创建十个循环经济示范县(市)、创建百个循环型示范村镇(社区)、培育百家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力争在重大技术领域和重大项目领域实现突破和创新,以示范带动,总结发现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树立先进典型,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示范和借鉴。

(二)出台循环经济政策。会同有部门研究出台《关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财政、金融、税收、土地、技术等方面研究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湖南省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尝试发行循环经济地方专项债券,制定鼓励生产过程废弃物资源化协同处理价格政策等措施,重点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等重大工程。

(三)完善循环经济法规。根据《中华人国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相关法律,制定《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办法》,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明确我省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业、公民相关主体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权利与义务。目前,我委已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工作组,联合有关科研院所和法律专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了草案。下一步,将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再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争取早日制定并公布施行。 


上一篇:柑橘加工迈向世界一流
下一篇:加大公众科普力度 罐头市场前景广阔